我院举行大湾区消融研讨会 顶级消融专家共话发展
2020年12月26日上午,为推动大湾区消融技术交流与发展,我院超声医学科主任许尔蛟教授其团队邀请广东省内众多顶级消融专家,共同举行大湾区消融研讨会,进一步深化消融技术应用及推广,探讨不同脏器的消融策略。这是我院介入超声发展系列活动之一。
多脏器消融,利器显神功
本次会议由我院超声医学科学科顾问、福田区超声质控中心主任傅绢教授主持。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深圳市医学会超声专委会主任委员徐金锋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超声科副主任、深圳市超声工程学会介入超声专委会主任委员孙德胜教授分别致辞,希望大湾区消融事业能在一代代超声人的努力下取得更大发展。
我院学科主任许尔蛟介绍了医院目前介入超声的发展现状。他说,相比2019年,超声造影检查量从每月100例次左右发展到现在稳步在每月300例次以上,普通介入超声操作从原来每月60例次左右到现在稳定在每月200例次以上,基本达到日均10例次,而肿瘤消融手术则从原来每月10例次左右发展到现在每月可达50例次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消融领域已经拓展至肝脏、肾脏、甲状腺、甲状旁腺、乳腺、子宫、腹腔腹膜后等多个脏器,未来将朝着精准化、微创化、标准化、整体化方向发展。
▲许尔蛟(左)介绍我院超声科发展情况
优势部位,消融更精准
围绕“肝脏肿瘤消融策略及讨论展开”主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副院长、超声科主任苏中振教授从肝脏尾状叶位置及血供的特殊性,分享了对尾状叶肿瘤消融的策略与技巧;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丁志敏教授针对二维超声显示不清的肝肿瘤,阐述了运用超声造影及超声融合成像引导的消融技巧;许尔蛟教授介绍了利用超声融合成像技术辅助成功完成一例位于第一、第二肝门区困难部位肝肿瘤的消融策略。
在甲状腺肿瘤消融主题论坛上,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超声科胡正明教授系统阐述了甲状腺良性肿瘤消融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相关手术策略和技巧;东莞东华医院松山湖院区超声科主任黄小平教授通过一例甲状腺嗜酸性细胞瘤消融的经过,提出当前甲状腺消融的困惑,引起与会者热烈讨论。
此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二科主任林腾教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介入负责人苏鸿辉教授、梅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程晓雪教授、韶关市铁路医院超声科主任陈改义教授等也分享了工作经验。
会议协办方强生公司的新业务拓展部副总监蔡碧林展示了新一代气冷微波消融设备Neuwave的特点及优势,引起参会专家们关注。为期一天的大湾区多脏器消融论坛,吸引了来自省内40多位消融专家及同行参会。会议期间与会专家畅所欲言,认真讨论,真诚分享,与会者表示学术交流务实高效,受益良多。
超声科 邬珊珊 关赛楠/文
超声科 严慧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