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杨美兰:一份特殊的礼物
今天是我在发热门诊上班的第8天,我们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特需医疗中心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位患者13岁的孙儿捐出自己压岁钱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孩子的爸爸、爷爷对我们说:你们不是孤身奋战!中八加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这是我们科室收到的患者捐赠的第4份“新冠”礼物,但是这份礼物却让人特别的感动与温暖,我感慨万千,思绪不禁飞回了两周前.....
2月1日,接到医院“集结号”,我毫不犹豫加入到疫情防控最前沿——发热门诊。
作为“新冠”菜鸟,为了更好迎接新挑战,我提前做了功课,包括虚心向何方平主任、庄鹏副主任、刘慧老师、刘念老师、彭蕻琳老师、唐景芳护士长、张文苑医生以及其他医生护士们请教,学习“新冠”最新版指南、影像学特征等,怀着信心及忐忑的复杂心情,候场中......
2月3日我上岗的第一天就是晚班。下午4时提前来到科室,按照防护流程武装完毕,马上投入战斗。一个个就诊的发热患者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流行病史,需要我“火眼金睛”甄别、筛查、识别疑似患者,一些特殊环节上还需要与一些有意或无意“隐瞒流行病学史特殊病人”斗智斗勇,好在我有强大的“秘密武器”——由王彤副院长牵头组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救治群”,遇到疑难病例,可以把患者的临床、影像信息上传至微信群,请各路专家线上会诊。
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非常重要的第一关,发热门诊工作的强度非常大,压力大,满负荷运转,每次穿戴及脱离防护“铠甲”装备都是个非常耗时费神的“大工程”,往往一穿就是七、八个小时,上班前的一段时间不敢喝、不敢吃,以免生理问题困扰,影响工作效率,长时间戴口罩把耳廓、面颊都勒变了形,遇到不理解疫情严重性的病人,不配合诊疗,更是让我们费尽口舌、晓之以理; 而且我们每位医护人员还是某个家里的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媳妇、女婿等,还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但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疫情开始,感染科何方平、庄鹏两位主任就带领感染科“正规军”持续奋战,每个先行者都主动帮助我们这些后来加盟的“杂牌军”,大家都投入了100%敬业精神与工作热情,还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救治微信群”的专家们更是没日没夜回应我们的求救信号,第一时间进行线上指导诊疗工作,发热病房作为我们大后方,医院的相关部门都作为我们强大的后盾,让“新冠菜鸟”蜕变成为战士!
今天收到了孩子的这份捐赠礼物,尤其是孩子家人的话:你们不是孤身奋战!中八加油!这份来自人民群众的鼓励与关爱令我们每一位特需医疗中心的医护人员特别感动!我们感受到来自国家的危难、人民的疾苦;感受到国家与人民对我们的信任与重托,更能感受到希波克拉底宣言赋予我们工作更神圣的意义!
最后,以《西游记》里孙行者的一句对白自勉:
大圣,此欲何为?
踏南天,破九霄
若一去不归?
便一去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