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侨香】医生,以后你们可以兼职当快递员啦
“我们社康签约了一万左右的居民,虽然以前也时常上门为有需要的签约居民建家庭病床,已经习惯了在居民家中开展部分工作,成为居民口中的“家里人”,但是从来没有一段时间像刚过去的那半个月一样,如此频繁的出入居民小区,穿梭在电梯和楼层之间。”
——侨香社区健康中心主任蒋木兰
2022年3月14日,本该是草长莺飞的日子,侨香村的宁静被新冠病毒打破,按规定划分成了封控管控区内的居民有上万人。突然增加的就医需求,是所有社康工作人员没有遇到过的。接到侨香村被划为封管控区的通知后,侨香社康迅速就地成立了医疗保障队伍,开展线上无接触式诊疗和线下医疗资源统筹调配的“双线”工作模式。为了保证能全面、快速的响应医疗需求,侨香社康还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通过在线文档协作,共同收集和处理居民就医需求。

为了避免居民没有办法及时联系上社康,蒋木兰主任、马亮护士长想尽办法多通道收集需求。居民可以通过联系街道、社区的暖心热线、社区工作站、物业等将需求反馈给社康;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也可以在家庭医生群直接联系,即时解决医疗问题。此外,侨香社康还建立了重点名单,小区里的孕妇、血透患者、需要定时放化疗的居民等都会统计在服务名单里,梳理相应的处理和转诊流程,确保信息传递不卡壳,有求必应,有应必有果。大仗面前,忙而不乱,这些得益于相对健全的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模式,得益于良性的社区联动机制。
那段时间,侨香社康少了就诊居民咨询的声音,但是多了许多坐在电脑前接打电话、敲击键盘和打包药物准备送上门的家庭医护们。他们或在电话里了解病情、沟通转诊,或在电脑前开处方,进行病情记录,又或在治疗室、药房等各房间来回穿梭,为每位需要的居民打包药物,赶紧送到居民家里。

考虑到夜间居民可能会有紧急情况需要处理,侨香社康医疗保障队还派驻了一医一护进驻侨香村,他们负责夜间22点至第二天上午8点急症患者的接诊,如急症处理、抽血、注射药物、伤口处理等。
“我这两天每次看到你们啊,都觉得你们好厉害哦,以后兼职当快递员肯定是可以啦,没想到你们是“真”的家庭医生,真的能到家里来的医生和护士”。在一次医护上门时,一位长期需要换药的居民队社康医护打趣说到。侨香村是一个用地面积10万多平米,有着22栋楼的大小区,刚开始因为地形的不熟悉,医护们走了不少冤枉路,衣着厚重加上天气炎热,防护面屏也时常因热气雾蒙蒙一片,到居民家门前医护们为了保持形象还要冷静几分钟才敢敲门。
清和四月初,树木正华滋。现在的侨香村一切如常,但是那段经历却不寻常。常驻在侨香村的江紫曦医生回忆前段时间的经历,说到:“这段时间,我时常想起小时候村子的赤脚医生,我的记忆中他总是背着医疗箱穿梭在村子里,我小时候生病经常是他帮忙看的,我爸妈还经常留他在家里吃饭,时间久了,看到医生也不怕了。我想我作为一个中医兼儿保医生,可能刚好这段时间多去去居民家里,或许下次小朋友看到大白或者白大褂就觉得亲切,而不是恐惧了,这就是我理想中家庭医生在居民心中的样子。”

侨香社康/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