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教练咳嗽三个月没当回事,一查竟是重症肺癌晚期

发布日期:2024-07-16

 

“肺癌超过乳腺癌,重新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2023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新发恶性肿瘤病例45431例”

 

“肺癌成最高发恶性肿瘤”

 

老赵最近总是觉得透不过气,走到阳台,点了一支烟,边抽边刷手机新闻,接连刷到几条全国肿瘤防治周的科普文章,不到两秒钟,大拇指迅速上划,翻了过去。

 

“咳咳”,喉咙忍不住痒,他使劲咳了两下,出来一口黄痰。“最近好多人感冒嘞”,嘀咕了句,继续刷手机。

 

作为一名健身教练,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老赵算是这个行业里的资深大哥了。身高一米八二,体重80公斤,还有八块腹肌,实在让人羡慕。过完春节,他常常觉得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也越来越明显,想着最近感冒的人多,也就没当回事儿。

 

直到有一天晚上,实在憋气难受,辗转反侧。家人赶紧叫了120送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RICU),老赵手脚冰冷、皮肤紫绀、呼吸急促、严重低氧,CT检查发现心包、左侧胸腔大量积液、肺门-纵隔肿块伴弥漫性转移、癌性淋巴管炎、左右支气管狭窄闭塞。

 

RICU副主任医师刘慧指挥团队迅速处理:潘绵鸾医师胸腔穿刺置管、超声科心包穿刺引流。随后,插管通气、气管镜肿物切除、放支架,一气呵成。做完手术,老赵总算能暂时喘口气了。

 

然而,切出来的气管内组织病理提示低分化鳞癌。更麻烦的是:肿瘤晚期转移,癌性淋巴管炎、气管、支气管浸润狭窄、浆膜腔积液压迫等导致呼吸衰竭,体力状况评分(PS评分值)高,这种情况,按国际指南只能姑息治疗。

 

家人又慌又急,想到最近的新闻里开头就说:肺癌已经变成癌症“第一杀手”,全世界每年约140万患者死于肺癌,每30秒钟就有1人死于肺癌。

 

怎么办?真的没救了?

 

不得不面对,晚期肺癌患者或者有其他肾衰竭、脑梗死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现肺癌时,他们常常已经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张建全组织科内讨论分析。他指出如果针对肿瘤本身,在没有明确是否存在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应用广谱、足量的化疗药化疗,可能存在一线生机。

 

搏一把!医疗团队和老赵的家属积极沟通,提出有这一治疗可能性,家属表示完全信任科室的一切治疗措施,签字同意。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RICU团队进行充分评估、积极准备,对老赵进行抢救性全身化疗,并对过程中和化疗后出现的各种意外和不良反应制定预案。化疗一周后,老赵呼吸衰竭完全缓解并成功拔管,回到普通病房,联合靶向药物继续治疗。

医护团队的精心呵护下,10天后复查CT的结果显示老赵的肿瘤明显缩小,胸部和心脏的积液明显消失。第15天后,老赵出院,走路回家了。

 

科室简介

 

中大八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中山大学硕士、博士授予点,主要救治与呼吸系统相关的重症患者,包括重症肺炎、急、慢性呼吸衰竭、大咯血、重症间质性肺炎、病毒肺、ARDS、肺栓塞、弥漫性肺疾病、肺心病、终末肺病、脓毒性休克、气道梗阻、肺性脑病、重症哮喘等重症呼吸系统疾病。

 

近年来,在张建全教授带领下,不断提升早期肺癌的诊断能力,对肺结节良恶性的影像鉴别有丰富的经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开设后,呼吸内镜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危重症救治能力显著提升,让更多的肺癌患者获得个体化的关爱与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