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手巧!脊柱外科医生一小时完成手术 骨折患者第二天下地走路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
不小心摔伤就要躺床两三个月
但如今
骨科医生们利用成熟的脊柱微创手术
以及数字化智能诊疗技术
可以实现一小时完成骨折手术
让患者第二天就下地走路
一周前,郭大哥在家换灯泡时不小心脚滑,从梯子上摔下来,当即腰和后背痛得完全动不了。幸好手机在旁边,他赶紧打电话叫急救车,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脊柱外科就诊。
医生给郭大哥拍片子后全面评估,确诊郭大哥是L1椎体新鲜骨折。
幸好这次腰椎骨骼没有伤到神经,可以选择保守治疗——绝对卧床两个月,也就是完全躺在床上,不要让脊柱负重,让骨折部分愈合。但郭大哥觉得就这么躺床两个月有点煎熬,脊柱外科团队提供了另外一个治疗选择:手术治疗,通过微创手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可以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影像学确诊郭大哥为L1椎体新鲜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指的是,在皮肤切开一个小口,直接在皮肤处拧入椎弓根螺钉,插入固定棒,在皮肤表面进行撑开复位,达到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同样的复位效果。
这样,可以在受伤椎体的上下部分形成一个桥梁支撑,即使在站立时伤椎仍不受力,为骨折受伤处的愈合创造条件,因此可以早期进行日常生活。
与传统手术相比,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具有对软组织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不剥离椎旁肌肉、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目前,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中大八院脊柱外科是一个很成熟的脊柱微创手术。
脊柱外科医生们不仅“心灵”——根据郭大哥的病情设计好手术方案,甚至精细到骨伤处的1毫米内距离;还“手巧”——利用机械臂精准地植入弓根螺钉,让郭大哥早日恢复下地走路生活。
第一步,术前
医生结合影像学资料在电脑上完成手术计划,规划好螺钉路线,并在实施手术前进一步确认穿刺路径和导航定位,确保手术位置精准。

▲手术规划与导航定位
第二步,术中
医生根据方案输入数据,操作机器人的机械臂调整好角度,在导航定位下,通过机械臂自动置入克氏针。

▲术中,机械臂在进行穿刺
医生们的手术方案精确到1毫米内,操作机械臂时“不手抖”,稳定操作。不到一小时,脊柱外科团队就完成了手术!

▲机器人小助手帮助医生们将克氏针放到合适的位置
术后第二天
医生复查X光,结果显示螺钉位置理想。郭大哥说:“我摔倒后痛得动不了,来医院后整天躺在床上睡也是周身不舒服。做了这手术后,现在我后腰没那么痛了!”为了赶紧康复,郭大哥开始佩戴腰围,下地活动。

▲术后第二天复查螺钉内固定位置理想,郭大哥开始下地活动
脊柱外科医生介绍到,团队在一周内为4名患者实施这项手术,术后复查螺钉位置理想,患者均早期下地活动,加速康复。如今,因意外摔伤、车祸伤等引起椎体骨折的中青年患者并不少见,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帮助他们早日下地活动的重要治疗方式,而医生“心灵手巧”,让手术实施变得更加精准、安全与高效。
中大八院脊柱外科团队将科技与智能融入脊柱手术
努力打造微创、数字、智能化手术平台
更好地发展数字化智能诊疗技术
用更精准的治疗造福广大患者
带给患者更好的医疗服务!
素材提供: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