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刀解决大病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得了胃癌还可以不开刀?
很多早期消化道肿瘤可完全在内镜下予以切除,避免了更大的手术创伤,这就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什么是ESD?
ESD是将内镜顺着消化道直达病变位置,然后用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从而达到治愈。ESD主要用于治疗早期消化道癌、癌前病变及其他良性肿瘤。医生可以结合染色、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等方法,确定局限在黏膜层、以及没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层的肿瘤,然后进行ESD切除肿瘤。
ESD的术前准备和注意事项
1.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心电图、胸片等常规检查。
2.医生充分评估后确保有适应证并排除手术禁忌征。
3.医生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减轻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4.患者在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5.肠镜手术前需遵医嘱服用药物清理肠道。
6.正在服用抗凝药物需在术前7天停服。
7.手术当天降压药物正常服用,降糖药物停服。
ESD的优点
1.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
2.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
3.医生可以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
4.手术操作时间短,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ESD的适应症
1.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直径大于2cm的胃肠道宽基息肉和无蒂息肉。
2. 胃肠道早癌:
直径>2cm的黏膜内癌(cT1a),分化型癌,不伴溃疡;直径<3cm肉眼可见的黏膜内癌(cT1a,),分化型癌,伴溃疡。
ESD的扩大适应症:直径<2cm肉眼可见的黏膜内癌(cT1a),未分化型,不伴溃疡。
除以上条件的胃癌,伴有一般情况差,外科手术禁忌症或拒绝外科手术者可视为ESD的相对适应症。
3.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是指一大类消化道上皮以下组织起源的实体肿瘤,包括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囊肿等。
ESD的禁忌症
1.病变隆起试验阴性,提示病变基底部的黏膜下层与肌层间有粘连,肿瘤可能已浸润至肌层组织。
2.心脏手术术后服用抗凝剂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在凝血功能没有得到纠正前,严禁ESD治疗。
3.有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麻醉的患者。
ESD的术后护理
1.患者术后24小时内要卧床休息。观察有无发热、心悸、冷汗、腹痛、便血等感染及出血并发症,发热一般在38℃以下,3-5日可恢复正常。若发热持续1周以上或体温不断升高,应考虑并发感染,需要静脉应用抗生素。
2.手术后需禁食24-72小时,如无异常,可给予少量流质食物,如米汤、面汤,牛奶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软面条、粥等,1周左右可恢复普通饮食,禁食粗糙辛辣食物。半月内避免重体力活动,出血且创面较大患者延长禁食时间。
3.根据病理结果,制订相应的个人随访计划。病理结果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患者有局部残留及复发风险,前半年每隔3个月一次,之后隔半年复查,从术后第2年开始应每年复查1次内镜及CT等,如有局部复发可以及时内镜下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