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巨大子宫肌瘤消融治疗一例

稿件来源:超声医学科 发布日期:2024-09-20

随着微波消融技术的发展,影像引导下微波消融逐渐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主流微创治疗方式,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中。

///

.患者基本情况简介:

患者:女性,45岁,未婚未育

主诉:月经增多3年,发现腹部包块半年。

病史:患者近3年经量明显增多,约为既往经量数倍,伴血块,经期由4-5天延长至10天左右,月经周期无明显改变。

 

.实验室检查:

CA125 123U/mL

催乳素 781mIU/L

血红蛋白 83g/L

 

.影像学检查

超声报告:宫体前壁肌壁间可见128 ×75×127mm低回声病灶,子宫内膜明显受压。

超声诊断:子宫前壁低回声病灶,考虑子宫肌瘤。

image-20240920152106-1

.术前诊断

1. 子宫平滑肌瘤;

2. 中度贫血

 

///

双针多点消融;

宫腔冷循环技术;

人工宫腔积液辅助;

④“三管两造影辅助下的精准消融;

降低功率、缩短消融时间,减少碳化、促进吸收。

 

///

.消融策略:

三管两造影辅助下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

image-20240920152206-2

.术前评估

术前行宫腔插管联合腔道造影,对患者宫角位置进行评估,规划手术路径。同时评估输卵管通畅性。

image-20240920152402-3

.消融方法

采用微波消融仪和微波消融天线进行手术。先将病灶由点及面逐层消融,再重点针对子宫右侧壁、左侧壁及近子宫内膜部分进行区域性消融,同时在超声造影的辅助下达到精准消融。

采用2根微波消融天线对逐切面进行消融治疗,对于靠近子宫内膜部分降低消融功率,缩短消融时间,此过程采取固定+移动式消融方法,消融功率为40-50W,手术总时长为1小时30分。

通过术中宫腔内、盆腔留置引流管,联合腔道造影,对宫腔结构及宫旁结构进行评估,同时建立人工腹水,联合宫腔冷循环技术,以预防子宫内膜、肠管、腹壁的热损伤。消融结束后即刻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消融覆盖范围,确保消融完全。

对于病灶较大、消融时间较长的患者,术前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并在术中给予利尿、碱化尿液处理。

image-20240920152431-4

.消融效果

消融范围完全覆盖病灶。

image-20240920152517-5

.术后复查

子宫明显缩小、月经量明显减少

病灶体积明显缩小

image-20240920152544-6

image-20240920152559-7

image-20240920152619-8

③CA125、催乳素降到正常范围

贫血改善立竿见影

image-20240920152652-9

///////

治疗方案选择:三管两造影辅助下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

 

对于该病例选择微波消融治疗的原因

.患者未婚未育不接受开放性手术;

.子宫肌瘤过大,腹部隆起,严重影响美观;

.微波消融能够灭活缩小肌瘤,解除内膜压迫,减少月经出血量;对于未婚未育的患者可以保护子宫内膜;保护宫内、宫外重要结构,如肠管、腹壁,避免宫腔内损伤黏连。

 


病例启发
1、微波消融是子宫肌瘤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2、对于不愿意或者不适合手术患者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3、经静脉、经腔道的三管两造影辅助消融,定位宫腔结构、评估消融范围,有效的保护子宫内膜及宫旁重要结构,提高安全性和疗效发挥重要作用。




科室·介绍Department introduction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介入超声科是深圳第一家完全独立管理的介入超声病房,病房规模居深圳第一,广东省第二 (仅次于中山一院),位于3号楼15楼。

 

科室常规开展各类超声造影、穿刺活检、置管引流、囊肿硬化、抽吸注药等常规介入诊疗项目,同时全面开展包括子宫、肝脏、肾脏、甲状腺、甲状旁腺、乳腺等全身多种实体肿瘤的消融治疗。

 

目前,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介入超声科常规开展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微波消融术,通过宫腔定速冷循环、人工腹水等多种辅助手段,实现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的精准消融,使广大女性患者避免了子宫切除,保留了生育功能,缓解症状,且不留手术疤痕。

image-20240920152756-10

image-20240920152811-11

专家·简介Expert introduction

image-202409201528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