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医院协会风湿免疫管理专业学术年会召开

六月的岭南大地 散发着蓬勃生机 6月28日—29日 2024年广东省医院协会风湿免疫科管理专业学术年会 在美丽的鹏城召开 本次会议由 广东省医院协会主办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协办 广东省医院协会会长黄力,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副院长李建林,广东省医院协会风湿免疫专业管理分会主委、中大八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张晓出席。 大会吸引了全省风湿免疫领域专家、骨干、学者约300人。 张晓作了年度工作汇报。她指出,广东省医院协会风湿免疫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风湿病学的研究、教育和临床实践。希望通过每年的学术会议,搭建高质量行业交流的平台,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能够相互学习、相互…

2024-07-08

撕个固定针头的胶布都掉层皮 脆弱的她还不得不切子宫

天疱疮、糖尿病、子宫肌瘤 重度贫血、巧克力囊肿破裂 才48岁的陈女士 拖着一身病 从里到外 一个比一个棘手 48岁的陈女士在9年前得了天疱疮。 这是一类罕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大疱性疾病,患者的皮肤黏膜会出现水疱和糜烂,经久不愈。治疗难度极大,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因此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由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陈女士又患上了糖尿病。 ▲天疱疮患者的皮肤改变 屋漏偏逢连夜雨,得了天疱疮已经让陈女士痛苦不堪,而月经量的异常增多让她苦上加苦。 5年前,陈女士出现了痛经、经量增多的症状。因为她从小月经就偏多,所以一开始陈女士并没有给予重视。但…

2024-07-08

医护上门服务!86岁阿尔茨海默老人在家“住院” 乐享晚年

在喧嚣的都市中 一张病床 一家人的陪伴 让久病卧床的老人 添了些许慰藉 也让打拼的孩子们 多了一份心安 作为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的社康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他们为老年人提供细致入微、专业高效的健康守护,深入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新服务模式,为慢性病老人建立家庭病床,让他们在晚年时光中既能得到专业的医疗照护,又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关怀。 今天我们的镜头聚焦在 福田区 福田街道 福田村 福田社康 没错~就是这个名字 近日,福田社康通过建立家庭病床,成功帮助86岁高龄的刘奶奶(化名)解决了长期卧床导致的健康难题,家庭医生全面细致的医疗服务和暖心的人文关怀受到居民好评。   刘奶奶住在福田村岗边坊——…

2024-07-02

车祸后快递小哥多根肋骨骨折 他们只开了橡皮擦大小切口……

深夜,城市的霓虹灯在雨幕中显得朦胧而寂寥。外卖小哥小王(化名)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那些深夜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或宅在家里的人们送去一份份温暖。 突然,一辆汽车从路口急转弯,小王来不及反应,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冲击力传来,整个人便飞了出去。电动车和外卖被撞得七零八落,散落在路面上。小王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只觉得胸口一阵剧痛。很快,救护车赶到了现场,医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他抬上担架,送往我院的急诊科。 急诊科医生马上给小王安排了胸部CT平扫,又邀请胸外科值班医生前来会诊。苗浩然医生迅速赶来,询问小王的病史和受伤经过,确认小王有多根肋骨粉碎性骨折,肺脏少量挫伤,幸运的是胸腔内没有明显的出血和…

2024-06-25

“U”型女孩长高12厘米,我院完成重度脊柱畸形手术

整个上半年,对于重度脊柱畸形的深圳女孩小新(化名)来说,可以用“凤凰涅槃重生”来定义这段岁月。牵引、矫形手术、康复,从焦虑到不安,从等待到希望,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脊柱外科的病床上,小新清秀的脸庞掩饰不住肆意的青春。 “我真的太牛了!”告别19年的病痛煎熬、长高了12厘米的小新忍不住给自己点赞。   家住深圳龙岗的小新,从小就跟同龄小朋友看起来不太一样,7个月了,还坐不好,歪歪倒倒。家人带去医院检查,脊柱侧弯。想着年纪还小,说不定长长就好了。 到了会走路的年纪,小新出现了明显的走路不稳。后来,慢慢开始驼背、上半身扭曲,动一下就喘,小学、初中、高中,从来没有好好上过体育课。家人带着四…

2024-06-17

“618”男明星突然停播?中八康复专家:嗓子问题拖不得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货、唱歌、游戏、美食,各路主播纷纷崛起。对于主播而言,嗓音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但是,持续、大量用嗓,且没有采取相应保护嗓子的手段,结果就是出现声音嘶哑、发声易疲劳、喉咙干痒、频繁咳嗽等症状。 前几天奋战“618”购物节的贾乃亮 因为嗓子发炎就不得不短暂停播了 嗓子发炎   部分人刚开始休息下就能缓解 但长此以往 声带肥厚、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嗓音疾病就来了 这些人,要注意了: (1)职业用声者:除了主播,常见职业用声人群还有教师、电话接线员、销售员、服务业人群等。 (2)“修仙党”:长期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熬夜、烟酒、刺激物摄入、饮水不足等。…

2024-06-14

全球仅报道64例!我院杨艳旗团队成功“拆弹”罕见血管瘤

公园里,一众志同道合的牌友正在紧张刺激地打着升级,围观群众也是看得津津有味。牌桌上,彭阿姨左手扑克牌突然掉了。 “哎哟”“我的头怎么这么晕。”随即,彭阿姨不受控地往左边倒去,大家赶紧叫车送到了附近的医院。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脑卒中。可吓人的是,彭阿姨胸腔里还有一个更可怕的罕见的巨大动脉瘤,学名叫右锁骨下动脉瘤,瘤子的直径有纸杯口那么大。 这样大的动脉瘤如同一颗炸弹,可以随时破裂,引起大出血,在几分钟内就能夺走彭阿姨的生命。 更麻烦的是,彭阿姨身体内像炸弹一样的动脉瘤是从右侧胸腔顶部的一条动脉血管上长出来的,这条动脉学名叫锁骨下动脉,从胸腔行走到右上肢。从胸腔顶部经过的路径非常隐蔽,被…

2024-06-11

脑袋里装上起搏器 19年帕金森老哥稳坐钓鱼台

早在2005年,海哥(化名)就因为肢体震颤和运动迟缓的症状辗转于多家医院,随后就被确诊为“帕金森病”。随着时间推移,海哥的病情愈发复杂。2022年,他慕名来到我院神经内科陶恩祥教授门诊,经过陶教授精心治疗很快控制住了病情。 不得不面对的是,随着药物剂量的逐渐增大,海哥出现了“异动症”,服药后不受控制地“手舞足蹈“,再也没办法安心钓鱼了,人也变得郁郁寡欢起来。 已经吃了19年的药,还能有什么办法? “可以考虑植入脑起搏器的方式来治疗目前的症状,很适合你。”,陶恩祥教授详细评估后给出了治疗方案。这一消息让海哥和他的家人看到了希望。 经过仔细的术前评估和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我院神经外科杨云峰…

2024-05-27

嗜酸性粒细胞高折腾4年 风湿免疫科张晓:这是EGPA!

黄先生4年前体检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在深圳、惠州多家医院就诊,做了多项检查,未明确病因,用“激素”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可以下降,但反反复复,不能断根。 半年前出现反复咳嗽、咳痰,伴间断气促、胸闷、呼吸困难,在深圳某医院就诊,多次行胸部CT检查示:“间质性肺炎”,多次复查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仍然孤立考虑是过敏相关的肺部病变,用了“激素、茶碱、头孢抗感染”治疗,但仍反复发作呼吸困难、哮喘样症状。同时,黄先生开始双手出现血管闭塞,双手碰到冷水或在冷空调下开始发紫、发红、发白;这些问题没有被很好地重视,并得到系统分析。 为了明确自己到底患了什么病,黄先生再次在深圳某医院住院,做了一系列检…

2024-05-24

从进社康到上手术台50分钟!七旬奶奶突发心梗 中大八院社康、本部无缝衔接抢出生命速度

“小妹妹,我心慌,很闷,肩膀还有点疼,你们社康能不能看看啊?” 4月17日一早,71岁的杨奶奶艰难地走进我院明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诊前岗、全科医生警觉准确判断心肌梗死,呼叫120后规范抢救,社管中心线上协调,院本部心内科专家远程指导,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从杨奶奶走进社康到上手术台仅用时50分钟。家门口的社康联手国家级胸痛中心,无缝衔接抢出了生命速度。 杨奶奶平时就有高血压的老毛病,平时喜欢约上三两好姐妹在社区小花园打柔力球。“前一天晚上就不舒服,胸闷,吃了一颗救心丹躺下,一晚上都没睡不好。”当晚,杨奶奶并没有当回事,直到第二天早上,胸闷胸痛的症状越来越严重。 8:30,杨奶奶走进了楼下的社…

2024-04-28